科学研究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揭示长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新冠疾病结局及免疫应答的关联

2025.06.05

近日,我院魏晟教授团队联合湖北省宜昌市疾控中心,基于宜昌市COVID-19人群队列(YC-CALS),系统评估了长期空气污染暴露对SARS-CoV-2突破感染疾病结局与抗体应答的影响。研究成果已于2025527日在线发表在环境与公共卫生顶级期刊《环境健康展望杂志》(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IF=10.1)。

尽管全球疫苗接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新冠病毒的突破性感染(BTIs)风险依然存在。随着全球逐步迈入新冠地方性流行的阶段,寻找可干预的风险因素对于未来防控至关重要。空气污染是已知的呼吸道感染环境风险因素,通过损伤呼吸道屏障、削弱免疫应答、诱导氧化应激等机制增加个体易感性和疾病严重程度。然而,当前多数研究基于生态学分析,缺乏个体水平的数据支撑,且往往忽略接种状况、基础疾病、环境协变量等重要混杂因素,对于空气污染是否会影响突破感染风险、疾病结局及免疫反应缺乏全面评估。该研究团队首次在中国基于个体水平随访数据全面评估了空气污染对新冠BTIs的发病风险、长期症状(Long COVID)、住院情况及IgG抗体动力学的影响,为疫情后期精准防控与脆弱人群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依托“宜昌COVID-19抗体纵向队列(YC-CALS)”,共纳入6,875名社区和重点人群,覆盖宜昌市14个行政区,分别于20233月、4月、6月和10月完成四轮随访与血样采集。研究整合了中国高分辨率空气污染数据库(CHAP),对每位参与者构建了2018-2022年五年期的个体水平长期暴露数据,涵盖PM2.5PM10PM1NO2SO2COO3七类污染物。研究发现,PM2.5NO2SO2CO的长期暴露水平与新冠突破性感染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相关。此外,PM2.5暴露与Long COVID和住院风险增加也显著相关。更为重要的是,PM1NO2暴露水平较高者的IgG抗体水平显著下降,并表现出更快的衰减速度,提示污染暴露可能削弱疫苗诱导和自然感染的混合免疫反应,影响免疫保护维持,尤其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未充分接种人群中表现更为明显。




作为首项评估空气污染对新冠突破感染全过程——从感染风险、疾病相关结局到免疫应答动态——影响的人群研究,该研究为理解环境因素在呼吸道流行病演进中的作用提供了关键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可能转入地方性流行的新阶段,空气污染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慢性病危险因素,也可能成为削弱疫苗效力与感染后免疫保护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研究强调,应将空气污染作为重点干预因素纳入新冠防控政策体系,尤其在老龄化与高污染并存的地区,更应强化高风险人群的精准识别与疫苗加强策略的制定,从而为未来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可行的风险识别与干预框架。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289/EHP15660

En
疫情防控实时监测与分析